開放淡水
Advertisement

日治時代[]

1896(明治二十九年)

․三月,設立滬尾「國語傳習所」。
․設淡水港糖稅及樟腦費檢查所。
․設滬尾街郵政電信局。
․五月十八日,日軍奪滬尾及基隆港稅務,並派兵偵察八里坌,派遣軍艦三艘,清掃淡水港口水雷。
․日軍撤淡水事務所,改置淡水支廳,隸臺北縣。
․十一月十九日,臺北騷亂,英人派艦至淡水保護僑民。
․秋七月三日,調查淡水西方人居留地區。
․八月二十八日,日本人所聘西方籍顧問巴爾頓(W.R.Burton)視察淡水自來水及排水工事,並於是月開始自來水工程。
․十月,鼠疫流行,淡水港船隻進行檢疫。
․興修由臺北經北投至淡水公路。
․置滬尾警察署及各地派出所。
․淡水完成人口調查,計16,211 人。

1897(明治三十年)

․二月十二日 (農曆正月十一日),地大震,為三十年所未有。
․達維孫(Davidson, James Wheeler)任美國淡水領事。
․三月二十四日,日本郵船公司設淡水至福州以及香港至淡水間航線。
․三月,滬尾日語傳習所第一屆學生畢業,有杜家齊、吳槐堂等四人。
․五月十七日,公佈修正「臺灣總督府地方機關組織規程」,改為滬尾辦務署,轄芝蘭三堡,始置街、庄長。
․六月二日,英艦普魯巴號泊淡水。是月,實施三段警備制,調整台北縣各地警察署,並置滬尾水上警察署。
․七月八日,荷蘭開設滬尾領事館,以德人察伯爾多(Poulu Chabert)為代領事。
․十月十二日,英艦「斐尼克斯號」泊淡水。

1898明治三十一年

․六月十三日,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巡視淡水港。
․九月,廢止「國語傳習所」。
․十月一日,成立滬尾公學校。
․十月,設滬尾傳染病隔離所。

1899(明治三十二年)

․一月二十一日,滬尾發生鼠疫,是月死者127人。
․三月二十六日,淡水小學校成立。
․三月三十一日,淡水自來水工程竣工。
․四月二日,日本大阪商船公司開設淡水-香港航路。
․六月,定淡水、基隆二港為臺北區域樟腦出口港。
․臺北鐵道株式會社成立,計畫建淡水至臺北線鐵道,開始測量。
․廢軍政,改為臺北縣淡水支廳,轄芝蘭三堡及八里坌堡。
․臺灣銀行在淡水設立支店,初稱「臺灣銀行滬尾出張所」,為淡水有銀行分行之始。

1900(明治三十三年)

․調查金包裡、淡水、瑞芳等地礦山竣事。

1901(明治三十四年)

․六月一日,馬偕博士病逝於砲臺埔寓所,享年58歲。
․八月二十五日,淡水線鐵路竣工。
․十月,廢臺北縣為臺北廳,今淡水鎮屬當時「滬尾支廳」。
․十一月,置台北廳警察課,並設滬尾支廳派出所。

1902(明治三十五年)

․四月,嚴禁滬尾海關鴉片私運。
․五月十五日,滬尾發生鼠疫。
․六月,設立滬尾娼妓驅黴院。

1903 (明治三十六年)

․五月,滬尾公學校校舍落成。
․十二月一日,滬尾、小基隆( 今三芝) 間道路興工。
․基隆港貿易超過淡水。

1904(明治三十七年)

․裝設電話,淡水始與臺北各地通話。

1905(明治三十八年)

․夏四月,臺北地方法院設立深坑、淡水二出張所。
․大阪商船會社開設淡水、基隆、福州航線,由廈門號負責。

1906(明治三十九年

․開鑿淡水至金包里 ( 今金山) 道路,修築臺北經北投至淡水道路。
․淡水稅關降為基隆分署。

1907(明治四十年)

․滬尾婦學堂成立,加拿大宣教士金仁里(Miss Janie Kinney) 姑娘為首任校長。
․廈門天主教宣教師菲蘭(Clennente Farnandez) 來淡水創立傳道所。

1909(明治四十二年)

․一月,廢止淡水與廈門、福州間航線。
․牛津學院改稱神學院,由約美但牧師負責。分設普通科與神學科兩科。
․港務局購置「淡水號」,開始疏浚淡水港淤沙。

1910(明治四十三年)

․一月十八日,廢舊有地方街長、庄長,新置區長。
․九月十三日,設置淡水到日本長崎間的海底電線。
․淡水婦學堂開學。

1911(大正元年)

․三月八日,淡水演武館開幕。
․八月八日,廈門輪船金順興號,泊淡水被掠。
․九月,改滬尾支廳為淡水支廳。

1912(大正二年)

․九月,滬尾公學校改為淡水公學校。

1914(大正三年)

․四月一日,淡水中學校借牛津學堂為校舍開學,馬偕博士之子偕叡廉為首任校長。

1915(大正四年)

․二月,廢小基隆支廳,併入淡水支廳。
․五月,牛津學堂重建女子學堂校舍,學校停辦一年。

1916(大正五年)

․三月三十一日,興化店公學校成立 (今興仁國小) 。
․四月一日,淡水鐵路新北投支線及車站竣工,開始營業。
․六月,私立淡水高等女學校成立。
․十月二十六日,淡水線火車脫軌,墜落溪底,傷二十餘人。

1917(大正六年)

․一月八日,大屯山大雪,為日治以來罕見,淡水線火車開賞雪加班車。

1918(大正七年)

․水梘頭公學校成立(即今水源國小) 。
․淡水公學校分立女生部。
․十月五日,淡水信用組合成立(即今淡水信用合作社) 。社員424 人,首任組合長為洪以南。
․興建淡水公會堂(即今淡水文化大樓所在地)。

1919(大正八年)

․六月一日,淡水高爾夫球場開幕,為台灣第一座高爾夫球場。
․是日,牛津學堂女子學堂校舍竣工,重新開學,改名淡江女學堂。

1920(大正九年)

․七月二十七日,改正地方制度,為臺北州淡水郡淡水街、三芝庄、八里庄、石門庄。
․淡水--士林線火車相撞,傷六人。

1921(大正十年)

․十月一日,發表大正九年「國語家庭調查報告」:淡水郡共有2,747 人。

1922(大正十一年)

․十月一日,選舉淡水郡各街庄協議會員。
․淡水中學校,改名為私立淡水中學。
․十月,淡水高等女學校改為私立淡水女學院。
․淡水首次出現汽車,租車昂貴,單程日幣十六圓,來回需二十四圓。
․杜聰明獲京都帝大醫學博士,為臺灣第一位博士。
․受基隆港影響,淡水港輸出額開始呈現衰退。

1923(大正十二年)

․二月二十二日,臺北州勸業課以日本養殖蛤四十石投養淡水海中。
․四月,為紀念日皇太子(昭和天皇)蒞臨臺灣,淡水公學校建網球場,為淡水第一座網球場。
․開闢淡水海水浴場。

1924(大正十三年)

․一月十五日,癘疫蔓延,淡水發現天花。
․五月二十五日,淡水港殖蛤,增長期間,下令禁捕。
․五月二十六日,淡水女子公學校成立(今文化國小)。

1925(大正十四年)

․七月一日,淡水中學校八角塔校舍落成使用,學生由牛津學堂遷往新址(現今淡江中學)。
․九月十九日,意大利飛機降淡水港。
․成立淡水郡聯合同風會,淡水街、八里庄、三芝庄、石門庄同風會,為皇民化教育之先聲。

1926(昭和元年)

․一月十日,成立淡水孔道會。

1927(昭和二年)

․八月七日,淡水郡人士建議重修淡水港,發表計劃書;八月十四日,成立淡水港施設期成同盟會。
․八月二十五日,台灣日日新報選定:八仙山、鵝鸞、太魯閣、淡水、壽山、阿里山、基隆旭岡、日月潭等名勝為台灣八景。
․日本皇族朝秀宮遊淡水。

1928(昭和三年)

․八月一日,淡水公會堂落成。
․八月三十一日,淡水漁市場成立。
․九月,成立台北週水產會淡水魚市場。

1929(昭和四年)

․七月一日淡水港養殖蛤採取解禁。

1930(昭和五年)

․七月二十九日、十月十八日,淡水郡舉行非常搜查。

1931(昭和六年)

․一月十五日,淡水關渡間,完成公路擴修。
․八月一日,淡水獸疫血清製造所成立( 即今家畜實驗所)。
․十一月十八日,馬偕醫院院長提拉博士籌設八里坌樂山病院,淡水、八里居民阻擾不已。
․淡水大庄人陳清水,受日本「武藏野山村俱樂部」之聘,赴日成為高爾夫球師,成為第一位華人高爾夫球師,時二十二歲。

1932(昭和七年)

․美術家陳敬輝自日本學成返回淡水,在淡水女學院和淡水中學任教。
․八月二十四日,淡水線火車因颱風翻覆。

1933(昭和八年}

․二月三日,淡水、北投間為修造鐵路,徵通行費,往復需十日錢。
․六月十日,淡水郡舉行非常搜查。
․七月二十六日,臺北、淡水間官營公共汽車開始營業。
․長老教會淡水禧年禮拜堂落成。

1934(昭和九年)

․興建清水祖師廟正殿。
․三月三十日,八里坌樂山園癩病療養院開幕。
․六月二十五日,淡水郡駐軍大演習。
․九月二十六日、淡水信用購買利用組合成立(即今淡水第一信用合作社) ,首任組合長為鳥井勝治。
․十二月,淡水郡農會成立。

1935(昭和十年)

․基督教私立淡水中學校,增加參拜神灶,遙拜日本天皇,並加聘日人教師。
․十月三日,淡水郡市區工事改正完成(今中正路) 。
․十一月二十二日,舉行新制地方自治,郡市街庄協議員選舉。

1936(昭和十一年)

․九月十五日,基督教私立淡水中學及淡水女子中學,為日人強制接收經營。

1937(昭和十二年)

․公佈大屯山及觀音山彙為日本國家公園。
․北投淡水加舖柏油路面。
․清水祖師廟完成前殿建築。

1938(昭和十三年)

․江文也獲得威尼斯第四屆國際音樂作曲奬。

1939(昭和十四年)

․設立魚市場。
․油車口神社完工。
․淡水人口計 9,517 人。
․淡水信用購買利用組合改稱淡水街農業會。

1941(昭和十六年)

․日軍利用淡水河口約五公里水面為天然跑道。在鼻頭村(今氣象聯隊所在地)建設水上機場。
․九月一日,中原時間十二時四十二分,全日蝕。
․十二月八日,日本向英美宣戰。是日上午,駐淡水憲兵隊佔領英國領事館(即紅毛城),並將敵國人民送至臺北集中營。

1942(昭和十七年)

․成立坪頂國民小學。

1943(昭和十八年)

․私立淡江女學校,由神學校分離,另成立宮前女學校,採四年制。
․王昶雄發表文學作品〈奔流〉。

1944(昭和十九年)

․淡水街雷燦南,因參加學運遭日憲兵酷刑死於獄中。
․十月十二日,美軍首次轟炸淡水,鎮民二十人罹難。

1945昭和二十年

․五月十三日,同盟國飛機轟炸淡水。
․八月十五日,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,第二次大戰結束。


資料出處[]

戴寶村等編《淡水鎮志》<淡水鎮大事年表>,2006,末刊稿。

參考資料[]

盛清沂,《臺灣省臺北縣志》卷一大事記,1960。

張建隆,《尋找老淡水》,台北縣立文化中心,1996。

張炎憲主編,陳存良譯,《基隆、淡水郡彙編,台北縣文化局,2001。

謝德錫《淡水大事紀》,滬尾文教促進會淡水歷史研究室,1988。

白淳仁等編,《淡水鎮志》,淡水鎮公所,1989。

Advertise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