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放淡水
Advertisement

淡水港位於台北盆地的西北隅,淡水河河口北岸,北緯25度10分,東經121度26分。東側大屯山山脈與西南邊觀音山隔著淡水河遙遙相望。東南邊緣與台北北投區相接,北與三芝、石門為臨。海路上距基隆港僅約34浬,西離福州134浬。港內水域寬廣,內港面積約348萬平方公尺,水深約4到15公尺 。淡水河之河域面積甚廣,尤以淡水與八里之間。河幅寬度在關渡及對岸獅子頭約250公尺,至淡水一帶變寬為1250公尺,而沿岸多為沙洲地形 。現今的淡水港有兩種涵義,廣義而言,即是指介於大屯、觀音兩山,從關渡門至淡水河河口之間;狹義而言,係指在淡水河北岸的淡水市鎮。

台北盆地因四面環山,自古就與盆地外圍地區聯繫不易,盆地之內有淡水河河系灌注期間,是內地賴以維繫的交通動脈,因此,此區就自然形成一個地理區域。台北盆地對外的交通出路,大體上有三條,其一是沿大科崁溪至桃園、新竹;另一條則沿基隆河河谷至基隆,兩者均是行走不易、運輸困難;第三條則是順沿淡水河,地勢上較平緩且享有航運之便,也因此淡水就成為進出台北盆地的主要要津。在台北盆地與基隆交通路線未開之前,淡水是唯一的出入口岸 。從台北盆地主要出口方向,可知淡水聚落早期的發跡與台北盆地地形及區位有絕對的關聯。

參見[]

淡水

資料出處[]

莊家維,《近代淡水聚落的空間構成與變遷》,2005,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在此插入非格式文字

Advertisement